吴晓波个人资料,影视作品大全-三米影视
排行榜
观看记录

关闭清空全部播放记录

    后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吴晓波

    吴晓波

    手机扫一扫轻松观看

    吴晓波介绍

    星座:不详

    血型:不详

    身高:不详

    生日:1968-的9-9

    地区:浙江宁波

    简介:吴晓波,财经作家,1968年出生浙江宁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毕业后开始了他长达13年的商业记者生涯。2001年吴晓波出版的《大败局》证明了严肃的商业写作也能够跻身畅销书行列。而他辛苦经营两年的蓝狮子财经丛书则成为中国本土财经书籍出版的最著名的品牌之一。他的时间被划分为几块,主要的精力用在出版事业上,同时还坚持以每年写作一本书的速度向外界传达自己的观念。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2015年7月27日,成为绿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独董候选人。

    更多>>13位明星合作过的

    吴晓波详细资料
    • 中文名:吴晓波
    • 别名:无别名
    • 外文名:不详
    • 身高:不详
    • 体重:不详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星座:不详
    • 血型:不详
    • 出生日期:1968-的9-9
    • 出生地:浙江宁波
    • 职业:企业家,财经作家
    •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新闻系
    • 经纪公司:不详
    • 代表作品;

    个人经历

    吴晓波父亲是广东梅县客家人,大学读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到部队后被分到炮兵研究所——当时的番号是207所,搞了十多年的重兵器科研。
    母亲是浙江绍兴县人,也是在上海读的书,学的是船舶技术,缘分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结婚后,母亲也入了伍,同在一个所里。
    1960年代的中国十分动荡,搬迁到了江西南昌。
    1968年的9月9日,出生在宁波的一家郊区医院,
    满月的时候,父亲要回部队报户口,这才想起,这个小子居然还没有大名,大家琢磨了半天,也弄不出一个响亮点的名字,父亲急了,说:“先随便起一个吧,生在宁波,就叫小波,等长大了,再改。”在大宁波,有无数的孩子叫小波,单在妈妈大姐家——我后来管她叫大大阿姆——的弄堂里,就有两个,一个是男孩,一个是女孩。就这么一随便,一直随便到了现在。
    吴晓波,1968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东方早报社。主要出版作品:《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等。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2007年出版的新书《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大败局2》2008年出版《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下)》、2009年出版《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8上)》《大败局2》。
    1968年出生的吴晓波被人誉为中国最出色的财经作家。他在2001年出版的作品《大败局》证明了严肃的商业写作也能够跻身畅销书行列。而他辛苦经营两年的蓝狮子财经丛书则成为中国本土财经书籍出版的最著名的品牌之一。他的时间被划分为三块,主要的精力用在出版事业上,同时兼顾《东方早报》的一些事情,还坚持以每年写作一本书的速度向外界传达自己的观念。
    1990年,22岁的吴晓波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他和同班的秦朔都被保送上研究生。但是两个人却都选择了不去读研,而是分赴杭州和上海。原因是,两个人的女朋友分别生活在这两个地方。后来,两人各自成家、各自为战,吴晓波成了今日的吴晓波,秦朔则先后成为政经杂志《南风窗》的主编和财经日报《第一财经》的主编。
    吴晓波讲起自己进入新华社浙江分社的经历近乎传奇。1989年后的那一年,毕业的大学生几乎都没有找工作,而选择读研。吴晓波有一次回杭州时,去拜访在新华社杭州分社工作的一位老校友。师伯和吴晓波聊得高兴,中间出去一会儿,回来时候手上拿着新华社的花名册,说,你看,我们这里有人今年退休,你可以来接替他的职位。吴晓波说起来至今仍很得意,“我没有在新华社实习过,新华社一般都要他们的实习生的,我进来的时,还考了经济学。”
    吴晓波被分在了工业组,开始了他长达13年的商业记者生涯。
    吴晓波称在新华社自己受益良多:新华社强调文字皆有出处——“如果不是这个习惯,我早就被人告倒了。”新华社不计成本让记者在中国各地进行采访、调查,它的强大背景让它的记者可以见到想见的人。
    从1994年起,吴晓波开始为《杭州日报》撰写专栏。他称这是训练文字的最好途径,因为专栏可以让写作者学会用容易使人接受的语言写作。不过吴晓波是那种30岁看上去像20岁的人,身材高瘦、面容清秀,还戴着一副眼镜,言谈举止十分谦逊。而他的文字又十分老练成熟,因此人们都不认为他是专栏作者。吴晓波开玩笑说,那时候,有个读者要来找吴晓波,吴晓波出去迎客,读者直接对他说:“你爸呢,我有事请找你爸。”
    三十岁的时候,吴晓波开始写书。
    吴晓波说,自己的人生很有阶梯感,三十岁之前从来不考虑钱的问题,专心做自己的记者,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开始进行个人的原始积累,完成个人的写作计划,四十岁则准备退休。
    三十岁的吴晓波一发不可收拾,以每年一本书的速度写作,除了被誉为中国第一本写作失败案例的MBA教材《大败局》之外,他近两年的著作还有《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小品文集《你为什么不骚扰我》和编著的《首富》。
    吴晓波的专栏文字幽默诙谐而且入木三分,揭示了转型期中国经济的一些怪现状,比如他在《南风窗》上所写的关于上市公司和投票公司的文字;而他的公司研究则严肃认真,同时充满灵动之气,观点新颖独到,比如他为《经济观察报》撰写的文章《被夸大的公司使命》、《二十年公司——表面的胜利》、《企业家为什么不是知识分子》。
    2002年,吴晓波成为贝塔斯曼亚洲签约作家。
    与此同时,吴晓波开始经营自己的图书项目。他打造的蓝狮子财经把本土公司财经写作作为目标。中国公司史和人文财经成为吴晓波看好并且着力发掘的对象。他们出版的一系列图书也确实成为中国本土财经阅读的顶级读物。吴晓波说,我们不要“google”作家,一个公司史的写作者应该是能够接触到该公司的内部档案,并且曾经长期跟踪报道过该公司的记者或研究人员。
    2004年,吴晓波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访问学者。他也开始做好了自己的长期写作计划:从1978年到2008年,一部三十年的中国公司史。
    吴晓波打破了写而优则仕、写而优则商的中国习惯。他脚踏三船,既负责报社事务,又从事出版事业,同时还坚持每周写作6000字以上的习惯,稳稳当当,自得其乐地与妻女栖居于杭州。
    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拥有一份不赖此为生的职业。吴晓波说这句大学时候看到的话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因此,“可能我退休之后,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吧!”因为到那时,他真正拥有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无所顾忌,可以开始做思想义工,不为报酬写作。
    说到这时,吴晓波开始惦记自己岛上的3000棵杨梅树,成长周期很长的杨梅,今年已经有个别成熟,到明年,则可大规模采摘。
    这个拥有自己岛屿的写作者和商人,悠然自得而又孜孜不倦地为这个世界供应观念,同时告诫年轻人:不要着急,不要焦虑。
    这个人,简直拥有一个写作者所渴望拥有的全部优点:富有、英俊、乐观、谦逊、才华横溢、朋友众多。
    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职《东方早报》社。常年从事公司研究,被聘为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
    1968年出生的吴晓波被人誉为中国最出色的财经作家。他在2001年出版的作品《大败局》证明了严肃的商业写作也能够跻身畅销书行列。而他辛苦经营两年的蓝狮子财经丛书则成为中国本土财经书籍出版的最著名的品牌之一。他的时间被划分为几块,主要的精力用在出版事业上,同时还坚持以每年写作一本书的速度向外界传达自己的观念。
    1990年,22岁的吴晓波从复旦大学新闻专业毕业。他和同班的秦朔都被保送上研究生。但是两个人却都选择了不去读研,而是分赴杭州和上海。原因是,两个人的女朋友分别生活在这两个地方。后来,两人各自成家、各自为战,吴晓波成了今日的吴晓波,秦朔则先后成为政经杂志《南风窗》的主编和财经日报《第一财经》的主编。
    吴晓波讲起自己进入新华社浙江分社的经历近乎传奇。1989年后的那一年,毕业的大学生几乎都没有找工作,而选择读研。吴晓波有一次回杭州时,去拜访在新华社杭州分社工作的一位老校友。师伯和吴晓波聊得高兴,中间出去一会儿,回来时候手上拿着新华社的花名册,说,你看,我们这里有人退休,你可以来接替他的职位。吴晓波说起来至今仍很得意,“我没有在新华社实习过,新华社一般都要他们的实习生的,我进来的时候,还考了经济学。”
    吴晓波被分在了工业组,开始了他长达13年的商业记者生涯。
    吴晓波称在新华社自己受益良多:新华社强调文字皆有出处——“如果不是这个习惯,我早就被人告倒了。”新华社不计成本让记者在中国各地进行采访、调查,它的强大背景让它的记者可以见到想见的人。
    从1994年起,吴晓波开始为《杭州日报》撰写专栏。他称这是训练文字的最好途径,因为专栏可以让写作者学会用容易使人接受的语言写作。不过吴晓波是那种30岁看上去像20岁的人,身材高瘦、面容清秀,还戴着一副眼镜,言谈举止十分谦逊。而他的文字又十分老练成熟,因此人们都不认为他是专栏作者。吴晓波开玩笑说,那时候,有个读者要来找吴晓波,吴晓波出去迎客,读者直接对他说:“你爸呢,我有事情找你爸。”
    三十岁的时候,吴晓波开始写书。
    吴晓波说,自己的人生很有阶梯感,三十岁之前从来不考虑钱的问题,专心做自己的记者,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开始进行个人的原始积累,完成个人的写作计划,四十岁则准备退休。
    三十岁的吴晓波一发不可收拾,以每年一本书的速度写作,除了被誉为中国第一本写作失败案例的MBA教材《大败局》之外,他近两年的著作还有《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小品文集《你为什么不骚扰我》和编著的《首富》。
    吴晓波的专栏文字幽默诙谐而且入木三分,揭示了转型期中国经济的一些怪现状,比如他在《南风窗》上所写的关于上市公司和投票公司的文字;而他的公司研究则严肃认真,同时充满灵动之气,观点新颖独到,比如他为《经济观察报》撰写的文章《被夸大的公司使命》、《二十年公司——表面的胜利》、《企业家为什么不是知识分子》。
    2002年,吴晓波成为贝塔斯曼亚洲签约作家。
    与此同时,吴晓波开始经营自己的图书项目。他打造的蓝狮子财经把本土公司财经写作作为目标。中国公司史和人文财经成为吴晓波看好并且着力发掘的对象。他们出版的一系列图书也确实成为中国本土财经阅读的顶级读物。吴晓波说,我们不要“google”作家,一个公司史的写作者应该是能够接触到该公司的内部档案,并且曾经长期跟踪报道过该公司的记者或研究人员。
    2004年,吴晓波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访问学者。他也开始做好了自己的长期写作计划:从1978年到2008年,一部三十年的中国公司史。他花四年时间写成了《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出版后因恰逢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而轰动一时,好评如潮。自此之后,吴晓波继续溯流而上,相继写出了《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为中国企业作史”的夙愿,在这三本书的基础上,他又作《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为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经济演进梳理出一个大致的发展逻辑,中国企业史的写作至此完结。从萌发写作企业史的念头,到《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写成,吴晓波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
    在写作企业史的过程中,吴晓波还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作了一本传记,之所以不惜打乱自己的写作节奏来写这本书,在吴晓波看来,是因为“(吴敬琏)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
    2015年7月27日,金丰投资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绿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拟进行换届选举。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成为独董候选人。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三米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