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里恩个人资料,影视作品大全-三米影视
排行榜
观看记录

关闭清空全部播放记录

    后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大卫·里恩

    大卫·里恩

    手机扫一扫轻松观看

    大卫·里恩介绍

    星座:不详

    血型:不详

    身高:不详

    生日:1908-3-25

    地区:英国

    简介:大卫·里恩,1908年出生于英格兰,1928年开始从影,里恩以雄厚的美国资本为后盾,将影片拍得壮观宏伟。由此,他获得了第一个最佳导演奖。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历史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并获得了第二尊金像。从影四十多年,大卫·里恩只拍摄了16部影片,但获得奥斯卡提名竟达56次之多,共获得27项金奖,他本人七次得到最佳导演奖提名,两次获奖,被称为英国电影界的泰斗。

    大卫·里恩详细资料
    • 中文名:大卫·里恩
    • 别名:不详
    • 外文名:David Lean
    • 身高:不详
    • 体重:不详
    • 国籍:英国
    • 民族:不详
    • 星座:不详
    • 血型:不详
    • 出生日期:1908-3-25
    • 出生地:英国
    • 职业:编剧,导演,剪辑师,演员
    • 毕业院校:不详
    • 经纪公司:不详
    • 代表作品;

    个人经历

    DavidLean出生在伦敦郊区并不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会计师。Lean小的时候学习很糟糕,读和写都有些困难。1922年,14岁的Lean未能通过普通学校的入学考试,只好凭借父亲的关系进入一所教会学校。这期间,Lean对自然和摄影的兴趣日渐浓厚。可贵的是,学校允许Lean去电影院看电影,娱乐的自由与严格的家庭管束相比,为Lean带来了绝佳的学习机会。
    1923年,Lean的父母离婚了。三年后,Lean离开学校,为了能让母亲安心,他主动学起了会计学。但是Lean的阿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状况:Lean并没有成为会计师的才能,他反而更热衷于电影。虽然在电影行业立足是件困难的事,但是如果Lean能去亲身体验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在阿姨的鼓励下,19岁的DavidLean进入了高蒙电影公司,从端茶送水的体力活开始做起。1930和1931年他先后成为GaumontSoundNews和BritishMovietoneNews的新闻片剪辑师,同时还尝试着成为一名电影演员。最初,DavidLean剪辑了不少低预算的长片,包括BernardVorhaus在30年代拍摄的两部电影,之后他开始剪辑高成本的大片:比如PaulCzinner的《AsYouLikeIt》和安东尼·阿斯奎斯的《Pygmalion》。40年代初,跨过而立之年的Lean已在电影剪辑上享有了较高的声誉。
    1942年,DavidLean获得和NoelCoward合作的机会,他们共同执导了战争题材的影片《Inwhichweserve》,电影大获成功,促成了Lean电影生涯中最为重要的飞跃——成为一名导演。在NoelCoward的鼓励和帮助下,Lean与制片人AnthonyHavelock-Allan,摄影师RonaldNeame共同组建了电影制作公司——Cineguild。公司制作的前三部电影的剧本均是由NoelCoward创作:《天伦之乐》(HappyBreed,1944)、《快乐的精灵》(BlitheSpirit,1945)和《相见恨晚》(1946)。其中,《相见恨晚》获得了第一届戛纳电影节的国际电影大奖。这部电影中,Lean运用了富有感染力的音乐,采用了能更好地营造气氛的布光方式,不追求浪漫的自我抒发,而是严肃地对待主题,从而形成了Lean独特的电影风格,也为他拍摄史诗片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两部电影《GreatExpectations|孤星血泪》(1946)和《OliverTwist|雾都孤儿》(1948),均改编自狄更斯(CharlesDickens)的小说,Lean也由此开始和英国具有传奇色彩的演员亚历克·吉尼斯长期合作。在努力维持了八年的经营后,Cineguild公司因Lean和RonaldNeame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争执而关闭,Lean为公司拍摄了最后两部电影:《热情的朋友》(ThePassionateFriends,1948)和《玛德莱娜》(Madeleine,1950),尽管电影中尝试运用了印象派的手法,但在上映后并未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赞许。《热情的朋友》改编自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Wells)的作品,《玛德莱娜》则讲述了维多利亚时代一个杀人犯的故事。
    DavidLean于1952年独立拍摄了在英国大获成功的《一飞冲天》(TheSoundBarrier),之后又接连拍摄了改编自剧场喜剧的《霍布森的选择》(Hobson'schoice,1954)和与英裔美国人KatharineHepburn合作的《艳阳天》(Summertime,1955),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霍布森的选择》更是获得了1954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52年至1956年之间,Lean一直在为亚力山大·柯达拍摄电影,而柯达常对Lean的剧本有种种限制。1956年1月柯达去世后,Lean开始与美国制片人山姆·斯皮格尔讨论和筹备电影《桂河大桥》(TheBridgeontheRiverKwai)。电影由上了好莱坞黑名单的剧作家米歇尔·威尔森(MichaelWilson)和卡尔·福曼(CarlForeman)改编自法国小说家皮埃尔·鲍利(PierreBoulle)的同名小说,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拍摄完成。1957年上映后轰动了国际电影界,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大奖,也拉开了“里恩式”史诗片的序幕。
    此后,Lean与斯皮伯格开始构思一部雄心勃勃的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这部电影是Lean与剧作家RobertBolt、摄影师FreddieYoung和作曲家MauriceJarre的第一次合作,在约旦沙漠、西班牙和摩洛哥三处选景,历时20个月拍摄完成。《阿拉伯的劳伦斯》不仅成为了Lean最杰出的代表作,还开创了史诗片的新风格,紧接《桂河大桥》之后再一次囊括了七项奥斯卡大奖——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但是Lean和斯皮伯格的合作关系并没有继续下去,他与意大利制片人CarloPonti合作了下一部电影《日瓦格医生》(1965),电影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里斯·帕斯特纳克(BorisPasternak)的同名小说,由RobertBolt完成剧本,票房收入颇丰,并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与前两部的奖项相比少了两项,因为同年的最佳的影片和最佳导演颁给了歌舞片《音乐之声》。Lean与RobertBolt再次合作,完成了电影《瑞安的女儿》(1970),拍摄在爱尔兰持续了一年。虽然影片获得了两项奥斯卡大奖,却在评论界反响平平,甚至连大众也保持沉默。与之前两部既叫好又卖座的作品相比,《瑞安的女儿》并没有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这令Lean很伤心,他整整14年没有再拍过剧情长片,所参与的影视工作也仅是为新西兰电视台制作了一部记录片:《一位新闻主播的故事》(TheStoryofanAnchor,1978)。
    73岁时,Lean与英国制片人JohnBrabourne和RichardGoodwin合作改编了福斯特(E.M.Forster)的小说《印度之行》,这是一部让Lean牵挂了20多年的小说,因此他格外享受这部电影的筹备和拍摄过程,Lean不仅独自改编了剧本,还亲自担任该片的剪辑师。《印度之行》(1984)一上映就大获成功,成为当年奥斯卡最有力的竞争者,获得了11项提名,并最终夺得两项大奖。Lean将生命的最后几年时光也花在了剧本的改编和拍摄工作上,这次改编的对象是波兰籍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JosephConrad)的冒险小说《Nostromo-ATaleofTheSeanboard》,此外,他还参与了里查德·哈里斯版《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拍摄工作。1990年,美国电影学院为垂暮之年的DavidLean颁发了终生成就奖。1991年温暖的春天刚降临英国,癌症的长期折磨却令这位老人奄奄一息,就在《Nostromo》开机之前,Lean长辞于世。
    DavidLean有过六次婚姻经历,也与许多女性有过暧昧的关系。每一段感情在最初都是热情而激烈的,但是当Lean准备寻找能激起他热情的新对象时,他就会让她们永远地离开自己的生活。*IsabelLean(1930–1936)(David'sfirstcousin)—onesonPeter*KayWalsh(1940–1949)*AnnTodd(1949–1957)*LeilaMatkar(1960–1978)*SandraHotz(1981–1984)*SandraCooke(1990–1991)

    获奖记录

    奥斯卡金像奖
    ▪1985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印度之行(提名)
    ▪1985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印度之行(提名)
    ▪1985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奖印度之行(提名)
    ▪1966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日瓦戈医生(提名)
    ▪1963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阿拉伯的劳伦斯(获奖)
    ▪1958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桂河大桥(获奖)
    ▪1956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艳阳天(提名)
    ▪1948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孤星血泪(提名)
    ▪1948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奖孤星血泪(提名)
    ▪1947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相见恨晚(提名)
    ▪1947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奖相见恨晚(提名)
    戛纳国际电影节
    ▪1966第1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日瓦戈医生(提名)
    ▪1946第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节大奖相见恨晚(获奖)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948第1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雾都孤儿(提名)
    柏林国际电影节
    ▪1954第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霍布森的选择(获奖)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1985第4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印度之行(提名)
    ▪1985第4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奖印度之行(提名)
    ▪1966第23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日瓦戈医生(获奖)
    ▪1963第2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阿拉伯的劳伦斯(获奖)
    ▪1958第1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桂河大桥(获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
    ▪1986第3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影片奖印度之行(提名)
    ▪1986第3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剧本-改编奖印度之行(提名)
    ▪1974第2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终身成就奖(获奖)
    ▪1971第2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导演奖瑞安的女儿(提名)
    ▪1967第2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影片奖日瓦戈医生(提名)
    ▪1955第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英国本土剧本奖霍布森的选择(提名)
    意大利大卫奖
    ▪1967第11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导演奖日瓦戈医生(获奖)
    日本电影学院奖
    ▪1986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印度之行(提名)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1984最佳导演印度之行(获奖)
    ▪1957最佳导演桂河大桥(获奖)
    ▪1955最佳导演艳阳天(获奖)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1984最佳导演印度之行(获奖)
    ▪1962最佳导演阿拉伯的劳伦斯(获奖)
    ▪1957最佳导演桂河大桥(获奖)
    ▪1952最佳导演一飞冲天(获奖)

    人物评价

    当人们在喧嚣的城市里找不到方向时,看看大卫的片子也许能减轻你的迷茫。当人们在情感低落时,看看大卫的片子也许能增强你的信心。尽管大卫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影片的精神始终会在城市的某个上空飘荡。现今在如此快节奏忙乱的生活中我们拥有太多的迷惑和混乱?精神的绝大压力早已占据了人们的神经。于是大卫·里恩所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升华,是肉体上的愉悦。有的时候或许会把我们从失败中拯救出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大卫·里恩的片子总是能从某个方面触动人们的心灵。也许因为他所关怀的往往并不是一个故事、一种结论,而只是一种感觉———诗的感觉。大卫·里恩是英国电影导演。大卫像每个伟大人物一样,出生在平凡而又落后的环境里,1908年在伦敦南郊的克罗伊登,大卫·里恩诞生了。大卫不像其他电影大师一样从小就有着不平凡的生活,以至于使得他们的影片总是带有童年的回忆。大卫只是本本分分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构成了他严谨的态度,所以他1927年进入电影厂,在担任场记、助理导演和剪辑师的过程中,得到了“英国第一剪辑师”的美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潜意识里编制着幻想,但大卫直到1942年才正式与他人合作导演了战时纪录性故事片《我们服务的海洋》。这也为以后大卫偏向史诗性纪录片创作埋下伏笔。那一年他34岁,这是一个人生的高潮点也是一个衰落点,很多的天才在这个时候陨落。由于大卫的严谨,他仍然踏踏实实的走着。
    第二年他开始独立执导影片,摄制了反映中产阶级生活的影片———《天伦之乐》(1943年)。这样大卫·里恩进入了早期创作阶段,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英国民族特色,尤其以改编文学名著见长,其中1945年他导演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浪漫之作《相见恨晚》(1945年),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1946~1948年间,他又将狄更斯的《孤星血泪》(1946年)和《雾都孤儿》(1947年)搬上银幕,把英国民族特色发挥到极致。有人戏称他为电影史上的民族英雄。然而从50年代中期开始,大卫·里恩的风格为之一变,他走上拍摄国际型巨片的道路,专拍“跨洋电影”(即兼顾大西洋两岸英美观众双方口味的电影),这是大卫·里恩功成名就的转折点,最终也使他成为好莱坞发展史诗巨片的功臣良将之一。在电影史上占了绝对重要的地位。《桂河大桥》(1957年)即是50年代英国最著名的“跨洋电影”。大卫·里恩以雄厚的美国资本为后盾,将影片拍得壮观宏伟,成为最成功的战争史诗巨片。影片令人痛苦,然而,雄辩地阐释了战争的荒谬性和破坏力,大卫加入自己对战争的认识,他认为战争不仅使生灵涂炭,而且还造成了人性的扭曲和民族禀性的异化。该片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7项奥斯卡金像奖。这次成功确立了大卫·里恩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和他影片的风格———偏于场面宏大带有纪实性质的历史片。悲剧性的主题,甚至用长镜头阐释,从而秉承和发展了长镜头美学,而且巧妙地运用于商业片中。他追求复写现实?在电影技术上推崇大全景、长镜头和深焦距?将现实的连续统一搬上银幕。此后,大卫·里恩几乎每五年才推出一部电影,选材和构思极为慎重,每部都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上乘佳作。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传奇史诗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而且又一次囊括了7项奥斯卡金像奖。大卫的风头是日渐趋上。其后1965年的《日瓦戈医生》,打破所有票房纪录且赢得五座奥斯卡金像奖。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卫在拍完《瑞安的女儿》(1970年)后突然息影,有人说他和女演员跑了,有人认为他已经江郎才尽,众说纷纷。直到1984年,沉默了14年之后的他才又编导和剪辑了根据爱德华·福斯特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印度之行》。这次他以独具匠心的叙事手法将历史与诗交融,通过殖民地特有的人物同现实关系的铺展和推行,着力揭示出比史实更富于哲学意味的人生意识和执著的造型意识。1990年在拍摄《诺斯特罗莫》时,大卫·里恩突然驾鹤西去留下未完成的作品成为一大憾事。从此电影界又少了一位巨匠。西方的一些影评家把西方电影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三四十年代是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是白银年代七八十年代是青铜时代,90年代及以后是黑铁时代。大卫·里恩便是白银年代中公认的代表人物。也是电影史上受影评家和电影同行尊敬的电影大师。库布里克、马丁斯科西斯、斯皮尔伯格无不视他为启蒙者和前辈。有人把大卫·里恩最著名的三部片子各做了这样一句话的概括:一乌托邦之梦———《桂河大桥》、?二?他比烟花更寂寞———自由与孤独的灵魂《阿拉伯的劳伦斯》、三飘荡在西伯利亚草原上的古琴声———《日瓦戈医生》。这也许是戏语,但何尝不是他的精髓呢?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三米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