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课堂 | 科学类综艺不好做? 看美国的《SciJinks》如何用科学“开玩笑” - 三米影视
排行榜
观看记录

关闭清空全部播放记录

    后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模式课堂 | 科学类综艺不好做? 看美国的《SciJinks》如何用科学“开玩笑”

    来源:三米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18-07-06 18:26:19人气:156
    从2014年高呼要“让科学流行起来”的《最强大脑》开始,科学类节目在国内兴起,2017年电视行业爆发了一次科技类综艺的小高峰。无论是各大卫视还是视频网站都纷纷推出了不同类型的科学类综艺。这与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

    从2014年高呼要“让科学流行起来”的《最强大脑》开始,科学类节目在国内兴起,2017年电视行业爆发了一次科技类综艺的小高峰。无论是各大卫视还是视频网站都纷纷推出了不同类型的科学类综艺。

    这与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对电视综艺的政策有关,2017年广电发布《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到:“加强综艺娱乐、真人秀节目管理调控”,同时“鼓励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播出数量和频次。”因此,科技题材成为各大卫视争先抢占的新“风口”。无论是央视相继推出的《挑战不可能》、《加油!向未来》、《未来架构师》,还是江苏卫视自成一派的《最强大脑》系列,科学类节目确实引起了很多关注。

    但科学类综艺的制作对于电视工作者而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虽然科学类节目大多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适合电视化呈现,但科学这件事情本身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有点晦涩难懂,它总是带着几分“理性的高冷”,与普通观众对于电视综艺娱乐性的诉求有所矛盾。如何平衡这类节目的科学专业性与电视所需的综艺娱乐性是这类节目制作者都要面临的问题。

    今天冷眼君要介绍一档美国的科学类节目,将生活里的小小恶作剧和科学实验结合来吸引观众是美国电视人对这个问题交出的答卷。这档节目是2018年5月美国Discovery频道推出的《SciJinks》。节目的主持人是观众熟悉的科学情景剧《生活大爆炸》里Leonard Hofstadter的扮演者Johnny Galecki。

    在节目里,Johnny组织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团队,他们既用科学知识丰富观众的头脑,也利用这些知识来迷惑观众的视线达到娱乐大众的效果。

    本期模式推荐——

    模式名称:《SciJinks》(译为科学恶作剧)

    模式类型:科学类真人秀

    模式来源:DiscoveryChannel

    首播时间:2018年5月16日

    播出状态:第一季正在播出

    每期时长: 22分钟左右

    制作地区:美国

    节目内容

    1.   这属于录影棚节目,主持人Johnny Galecki和两位科学家Jason和Tamara以及十几个作为观众的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在一个科学实验室里做实验。节目流程是先播放户外科学恶作剧VCR,然后回到录影棚,科学家现场做实验并讲解科学原理。

    2.   每期节目播放2个户外的科学实验,科学家Jason和Tamara乔装成不同职业的人,他们在素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构建虚拟实验情境,利用科学原理迷惑素人,例如利用烹饪的幌子展示各种奇妙的化学反应,通过脑电图来控制大脑的运动控制无人车。节目看点在于素人看到神奇实验的真实反应,这个过程用隐藏摄影机完整记录,直到最后一刻说明真相。

    推荐理由:

    用“科学玩笑”为“高冷”科学的亲民化提供新思路

    一直以来,传统大众对于“科学”二字总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老百姓总觉得科学技术的话题应该出现在专业期刊杂志或权威学术研究上,与他们柴米油盐的生活没有太大交集。为了引起大众对于科学题材的兴趣,电视人在这几年做出了许多尝试。接下来,冷眼君简单总结下目前市面上常见科学类节目的几种类型。

    1. 竞技类

    这类节目以江苏卫视成功制作了五季的《最强大脑》为代表,这档节目聚焦于脑力科学竞技,从科学角度为观众展示天才的世界。这档节目受到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在于展示天才的神奇能力,利用了观众的惊叹和猎奇心理。

    2.答题+实验类

    这类节目属于观众比较常见的科学节目类型,一般会融入明星对抗元素。节目组将科学实验转为益智答题,选手作答后,通过科学家现场实验来对答案进行验证。这类节目通过现场可视化的科学实验让观众看到视觉奇观,感受科学的神奇力量。央视出品的《加油!向未来》,深圳卫视的《奇迹时刻》都属于这一类型。

    3.科普展示类

    这类节目分两种,一种偏专业性与高科技,基本邀请的是世界顶尖科学家就某一领域做科普演讲和现场展示。以湖南卫视的《我是未来》和央视的《未来架构师》为代表,探求的是纯粹体现“高大上”的科技未来,短板在于娱乐性不强,即使增加了明星综艺咖的互动,观众对于所聊的话题依然保有很强距离感。

    还有一种是走轻松娱乐路线的科学知识科普,以深圳卫视的《极客智造》为代表,用喜剧演绎的形式将不同时代科学的进展进行展示。

    冷眼君发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科学类节目,都有一个通病:缺乏科学内容与观众之间的直接互动,无论是现场的科学实验还是高端科技的演讲展示,观众与科学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感。观众对于科学始终处于仰望的角度,那些精彩纷呈的大型试验、精妙绝伦的科技展示,确实都很吸人眼球,但与观众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

    《SciJinks》同样聚焦于科学实验,但加入了与素人互动的新颖形式使得观众对科学实验产生浓厚兴趣。这档节目最大的看点就在于看科学家如何利用科学原理和普通人开科学玩笑。归根结底,这其实也是科学实验,只是在实验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这时实验对象做出的吃惊反应更加体现科学的神奇力量。

    在第一期的外拍VCR《厨房噩梦》里,有一个名为“融化的汤匙”的实验。

    这个实验发生在节目组创建的烹饪课堂上,节目组提前装置了隐藏摄像头。

    参与实验的主人公有两位乔装成烹饪学生的科学家Jason和Tamara,节目组的“托”烹饪老师Tony,还有以为自己真的来上烹饪课的实验对象Aunny和Ryan。

    实验一开始,Tony按照烹饪课的常规步骤教授学生菜谱,并让他们分工合作完成蔬菜汤的制作。当实验对象按照菜谱顺利完成了蔬菜汤的制作后,好戏上场。Tony拿出了一个神秘的木盒,取出放在里面的勺子,告诉了大家一个关于他祖母的感人故事。他的祖母战争时期从欧洲移民到美国,这把勺子帮助祖母抵御外敌,作为传家宝传承了下来,对于他而言有重要意义。

    Tony将勺子交给实验对象,表达对他们的信任并请他们用这把勺子搅动做好的蔬菜汤。

    实验对象受宠若惊得接过勺子,开始搅拌蔬菜汤。这个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勺子居然在搅拌的过程中融化进了汤里,消失不见。实验对象目瞪口呆。

    Tony生气的质问实验对象,惊恐的Aunny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惊慌失措。最终Tony气愤的离开,留下Aunny一脸懵逼的站在原地。

    这个时候,一旁的科学家才告诉她,这是一个科学实验。

    这个实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制作勺子的金属是镓(Gallium),一种熔点只有29.76℃的特殊金属。当镓制成的勺子搅拌于刚煮好的蔬菜汤里,化学反应直接造成它的融化,所以勺子才会消失不见。

    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果只是单纯的告知原理并进行实验展示,观众不会有任何期待感和趣味感。但在《SciJinks》里,将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融入到带剧情的生活片段里,大大拉近了观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感。

    这个VCR播放结束后,节目切回演播室部分。科学家Jason和现场的大学生做了一个同样原理的实验来进一步解释这种金属的奇妙属性。Jason和大学生分别使用厨房锡纸和斧头钉钉子,结果锡纸完胜斧头。

    原理同上,大学生所用的斧头是和勺子一样用金属镓特制的。化学特性导致它的融化。

    《SciJinks》的趣味性就在于用玩笑的形式将科学原理生动呈现,这些“恶作剧”外衣下的科学实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打破观众对于科学技术枯燥无聊的刻板印象。

    模式亮点:

    兼顾娱乐性与科普性,打造有趣的下饭综艺

    亮点一:实验室的实景设置加上现场学生互动,带领观众走近科学

    除了加入隐藏摄影机拍摄的户外实验,《SciJinks》的录影棚室内部分也有特别设计。传统国内科学类节目的舞台设置大部分以高大上的现代风格为主,突出科技感。

    这种酷炫华丽的舞台确实适合展示最新前沿的高科技术,但也在无形中巩固了观众对于科技的距离感。坐在台下的观众观看科学实验就像是观看一场带着声光电特效的“表演秀”一样,视觉效果确实精妙绝伦,观众也会为之惊叹欢呼,但大部分的他们只是抱着猎奇心理在观赏“表演”。这些科学依然与他们的生活没有直接关联。

    《SciJinks》在场景设置上选择了贴近大部分观众生活的校园实验室。只要是拥有教育背景的观众对于实验室都不会感到陌生,无论是高中较为基础的物理化学实验室,还是理工类学生大学时期的各种研究实验室。这样的场景设置有利于将观众代入到科学课堂的氛围中,拉近与科学的距离。

    除此之外,这档节目的现场观众数量很少,只有十几位,但他们都来自相关的科学技术专业,有一定科学知识储备。在演播厅的实验环节,这些学生会随机举手作为志愿者加入到实验中来。

    观众数量的简化以及去舞台感的设置让这档节目更像是一个生活中的科学课堂,而不是一场表演秀。

    亮点二:短小精悍的时长设置,符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

    除了更加贴近观众生活的场景设置外,《SciJinks》的时长设置也和国内相关节目有很大区别。《SciJinks》一期只有20分钟左右,刷完一集也就是一顿饭的时间,符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而国内的科学类节目,无论是卫视节目还是网络综艺,最少都要50分钟以上。

    和通俗易懂的音乐舞蹈类节目不同,科学类节目受题材限制比较专业和小众,节目内容上即使增加再多趣味性的综艺互动环节,如果时长过长,观众依然会感到审美疲劳。适当缩短这类节目的时长不会增加观众的观看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呈现更精华的内容。

    下面,冷眼君将以第一期的《SciJinks》为例,介绍这档节目各环节上的具体时长分配。

    1. 演播厅开场+第一个实验引子:40秒

    2. 播放户外第一个实验VCR:7分钟

    3. 演播厅实验原理讲解:1分钟30秒

    4. 穿插网络搞笑VCR——导电实验:30秒

    5. 演播厅过场:30秒

    6. 穿插网络搞笑VCR——厨师灭火:30秒

    7. 第二个实验引子:1分钟

    8. 播放户外第二个实验VCR:6分钟30秒

    9. 演播厅实验原理讲解:1分钟

    10. 穿插网络搞笑视频2个——食物爆炸:1分钟

    11. 演播厅收场:30秒

    从时长编排可以发现,整期节目的重点在户外VCR部分,两个户外实验的时长占比最大,演播厅的实验原理讲解用时都在2分钟以内。一方面是因为选择的实验原理比较简单,不需要大型设备进行验证。另一方面,导演组在播放户外实验VCR的时候,就已经将一些基本实验原理在VCR上用字幕和旁白解说的形式标注指明,便于观众理解。

    每期节目除了两位科学家参与的两个户外实验外,还会穿插一些网络上传播较广的和科学有关的搞笑视频。这些搞笑视频基本在30秒左右,内容简单直接,同时节目组会采用旁白的形式为观众揭秘其中的科学原理。

    因为加入了这些简短搞笑的网络视频,整档节目的观感轻松搞笑,网感十足,不需要科学家的过多解释说明就实现了科学类节目寓教于乐的目的。

    本土化思考

    1.为国内科学类节目如何平衡知识性和娱乐性提供新的角度

    《SciJinks》中无论是科学家隐瞒实验对象进行的户外实验,还是穿插播放的网络搞笑视频,都源自于生活本身,大大拉近了观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而国内的有些科学类节目,往往试图通过单纯的降低科学实验的专业性,增加明星综艺化的环节来平衡这两点。结果常常适得其反,落得既不科学也不娱乐的尴尬境地。

    冷眼君曾经聊过的科学类网综《火星研究院》就是一个例子。当时冷眼君评论这是一档披着科学外衣却更像整蛊综艺的节目。与之相比,《SciJinks》里的外景实验虽然带着整蛊的意味,骨子里却是一档真正寓教于乐的科学节目。

    《火星研究院》里的科学实验以明星嘉宾参与实验为主,虽然每期都会有相关专家对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但占比非常少。且《火星研究院》中的实验基本都聚焦于一些比较小儿科的“伪科学”:例如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变成飞毛腿,什么情况下心跳加速,最快的叫醒方法等。这些实验的研究对于观众而言没有什么特别意义,本身的科普价值也不强。

    第一期的户外实验中大费周章得让明星被狗追、被铁球撵甚至加上电影版的爆破场面只是为了证明人类的肾上腺素在外界刺激下会使身体反应更快这样的常识问题。

    《火星研究院》虽然打着“寓教于乐”的旗号,但本质上只是通过各种千奇百怪的实验恶整明星来追求节目的视觉效果刺激,科普不是重点,综艺才是目的。《SciJinks》里虽然没有那么多重视觉效果的科学实验,但将每个实验进行情景化的生活还原,向不了解科学原理的普通人展示科学的神奇之处,吸引他们的兴趣,用他们的真实反映反过来增强节目的趣味性,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

    2.网综应根据节目的内容和类型对于节目时长有所把控

    近年来,随着几个现象级网综的爆红,国内网综的单期时长越来越长。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创造101》最后总决赛长达4小时05分钟,已经颠覆了观众的传统观看习惯。

    以往的综艺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是打发吃饭、坐地铁等碎片时间的消遣工具,现在观看一期完整网综的时间都快赶上从北京坐高铁到上海的时长了。这些越来越长的网综实质上是在消耗观众的时间和注意力,时长大幅增加后,观众对于节目的品质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冷眼君认为,网络节目不能为了广告招商和平台竞争一味地延长时长,一档节目的时长设置应该根据不同节目的题材、内容和主要收视群做出适当调整。像《SciJinks》这种小众的科学类节目将时长控制在20分钟的一顿饭时间是比较合适的。

    值得注意的是,像《SciJinks》一样内容短小精悍、娱乐性强的微综艺正在国内的互联网市场慢慢崛起。植根于短视频和自媒体,微综艺是内容生产者根据观众的喜好和社会潮流,将内容垂直领域“精细化”发展的产物。微综艺的每期时长基本保持在20分钟以内,可充分利用观众的碎片时间,也是绝佳的“下饭神器”。

    此外,微综艺的题材和类型丰富,满足不同喜好观众的要求。其中,姜思达聚焦于社会热点和争议的采访综艺《透明人》;主打文化和情感交融的《一封家书》;郭德纲首档脱口秀网综《一郭汇》都获取了网络上的高话题和流量。

    微综艺的一大特性在于聚焦当代年轻人的喜好,紧抓时下热点话题,将内容垂直并细分以增加用户粘性。冷眼君认为,微综艺的未来发展在国内互联网市场大有前途,它的内容垂直特点可以为广告商提供“私人定制”服务,而保证内容的精品化路线又为微综艺未来能够与传统电视综艺和网络长综艺竞争提供可能性。

    总而言之,科技作为当下的热点话题,科学类节目依然有研发的价值。冷眼君认为,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加强观众与科学的联系是可以深入思考的角度。而近年来微综艺的崛起也为科学类节目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电视工作者不妨将这两点结合,期待科学类节目产生下一个爆款。

    相关内容
    最新视频
    最新剧情
    更多>
    影视资讯排行榜
    更多>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三米影视